從無明到開悟
尊貴的宗南嘉楚仁波切開示
時間﹕公元2000年11月26日下午2:30
地點﹕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凱思西部大學醫學研究所
翻譯者﹕林維龍、馬君美
整理校稿﹕許碧礽、張月嬌、Sherap Tsokyi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將向大家介紹一下在西藏佛教後宏期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岡波巴大師。
佛教傳入西藏大約在公元七世紀末,但在九世紀末一度崩潰,整整一個世紀在西藏,尤其是在西藏中部地區沒有佛法,可是十世紀佛教又再度興起,這就是所謂的佛教在西藏的後宏期。前後期的佛法教授略有不同,現今,金剛乘的佛法教授在西藏有四個主要派別:噶舉派、寧瑪派、薩迦派、格魯派,除由蓮花生大師傳入的寧瑪派是前宏期的延續外,其餘各派都是在後宏期才開始的。
我現在先來介紹一下岡波巴的生平:他是十二世紀的一位大師,來自西藏中部,他是噶舉派傳承中所有支派的創始人,在他之後才有四大八小的分派。他有三名重要弟子,這些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開創了各支派。關於他的著作不多,其中有:《岡波巴的生平》、《無上佛道》中有他的簡短傳記、《智慧的雨露》等。他早期行醫,結婚並生有二子,但不久其兒子和妻子都因流行病相繼死亡,這使他大為震驚,之後他離開塵世,改變了整個人生方向。
那時,後宏期佛教己由阿底峽尊者在西藏建立了起來(他是孟加拉人,現代地圖上孟加拉分成孟加拉國和印度的西孟加拉省兩部份。他來自現代的孟加拉國),他是位非常出名的學者和禪修者,並且是印度當時最出名的佛教大學那爛陀寺的方丈。阿底峽尊者在西藏開創了噶當派─「噶」表示「教授」,「當」表示「口訣教授」。此派非常強調獨身。幾乎所有噶當派的大師都是出家人。
岡波巴就是在噶當派的師父門下出家受戒修持。而於此同時有很高証悟但非出家人的瑜珈士密勒日巴的聲名已遍布全藏,當岡波巴聽到密勒日巴名字的那一刻,他有一種很特別的感受,覺得非即刻去見他不可,可是噶當派的師父們不讓他去。你可以想像,一邊是寺院裡的和尚,有各種戒律規定,而另一邊是在山洞裡的瑜珈士,他們的穿著、教法都不相同(譬如,瑜珈士可以喝酒,出家人不能。當你讀岡波巴的傳記時,雖不明顯,但仍能看出些許矛盾)。但由於岡波巴的堅持,最後還是獲准去見,但不准改變服飾且不能超過一年。岡波巴接受了條件後就去見密勒日巴,得到了加持和教法,相處非常愉快。密勒日巴對他非常的慈祥親切,不同於密勒日巴從他的上師及他上師從上師的上師所獲得經歷,瑪爾巴的上師那洛巴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如阿底峽般出家並成為非常有名的學者,成為那爛陀大學的方丈,但後來為了學習密乘成為瑜珈士,岡波巴又跟那洛巴相似,由學者出家人轉為瑜珈士,只是那洛巴向帝諾巴學法修持,經過許多痛苦,而岡波巴的老師卻對他很慈祥,所以他學法沒有什麼困難。
然而兩個傳承之間的緊張狀態及矛盾,岡波巴在選擇時會有困難。例如當岡波巴最初見到密勒日巴時,密勒日巴將一碗酒喝了一半後遞給岡波巴,岡波巴很猶豫,他想我是出家人,不能喝酒。再說周圍又有很多人。正當他猶豫不決時,密勒日巴對他說:「不要想太多。」,岡波巴意識到密勒日巴知道他在想什麼,於是就喝了下去。這對密勒日巴來說很重要,因為岡波巴可以斷除這種執著(依照密勒日巴的教授,只要精進遇到良師,修持正法,可以一生成佛,但是噶當派說不可能一生成佛)。此後僅管他只跟密勒日巴十一、十二個月時間,但他非常珍惜,並成為密勒日巴的傳承持有人。他仍然是位出家人,但修持著密勒日巴所教的法,並置於噶當派教法之上。
有一次他做了一個和弘法有關的夢,夢見一杯牛奶和一只鑼,他大聲敲鑼,讓許多人聽到,然後,喝了一點牛奶再讓其他人也來分享。但牛奶只有一杯,非常有限,而鑼的聲音則很多人都可以聽見,他說他意識到牛奶象徵密勒日巴的教法,只能傳授給合格的弟子,而鑼聲象徵著噶當派的教法可以公平傳授給任何人聽。在他的書中,你可以發現大多數都是噶當派的教法,很少有密勒日巴的教法,其中有一本他寫的書叫《解脫莊嚴寶論》,非常出名。另外有一本由格魯派宗喀巴大師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論述修道的次第,由初學到成佛的步驟。其實《解脫莊嚴寶論》的實際內容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只是沒有叫這個名字。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晚了幾百年才出現。《解脫莊嚴寶論》有英譯本。另外他還著有《寶鬘論》,這本書很短。還有很多未翻譯的書籍,例如開示、短文、書信、問答等岡波巴的著作,他的著作大多簡明易懂。
佛陀在世時,沒有這麼多宗派,佛陀涅槃之後,正如佛陀所預言,佛教分成了十八個宗派。小乘(Hinayana)是一種略帶蔑視的稱呼。小(Hina)表示小或低劣,乘(Yana)表示車乘道或成佛。很多學者以為大乘和密續乘是新產品,在佛之後許多世紀才出現,其實這些教法在佛陀在世時都已存在,只是大乘和密續乘在過了幾百年之後才系統化整理出來,看起來是新的教法,所以人們會認為它們比較晚。如果你把不同的派別看成不同的系統,那你可以說它們比較晚,但如果談到教授本身,那就很難證明佛當時沒有這些教授。從時間來說,先有原始佛教或小乘,後有大乘和密續乘,他們之間很嚴格劃分。
當我們談到出家戒時,那一定是來自原始佛教,沒有離開原始佛教的所謂大乘或密續乘的出家戒。在西藏,所有三者都存在,例如阿底峽傳入原始佛教的出家戒,而他教授大乘同時又修習密續,在西藏被稱之為三輪合一:外相是原始佛教,內在修習大乘教法,最內則修持密續或金剛乘的教授,岡波巴就是這樣修持的。如果不修習大乘或密續乘,你只能到達超越輪迴的涅槃。所謂輪迴意思是痛苦煩惱無有盡期,沒有自由,受業力逼迫行事,一切佛法的大師們,都要追尋自由,永遠的自由是他們的目標,而佛的教授就是要從痛苦的輪迴中解脫。
所有佛法教授都是為使一切有情,從苦中得到永久解脫。原始佛教的教法就是能讓你達到涅槃,也就是「滅」,一切痛苦都止息了。但大乘教法更進一步,他們不只要涅槃,而是修持菩薩十地最終成佛,涅槃不是成佛,無餘涅槃才是成佛。大乘和金剛乘的目標是成佛,它們的目標一致,而二者的差別在於金剛乘運用各種觀想,並利用身體的能量來幫助修持,運用這些特殊的方法可以花較少的時間,承受較少的困難,而沒有密續修持的大乘則會多花一些時間。
|